第四百〇五章 划指而立 (一) (第1/2页)
应天府外,浩浩荡荡的车马正在缓动。
马车内的主人心中覆满着依恋与不舍。
这本是一只所向披靡的队伍,单看架前的六匹骏马,也知主人的尊贵。
护卫车队的并非一般的禁军,而是全身黑甲,头顶插着黑色翎羽的黑羽骑。
至从朱棣登基以来,黑羽骑便澹漠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多人也逐渐忘记了这支昔年燕王的“利矛”。
在朝臣的认知中,能够在朱棣身侧的只有禁军和锦衣卫,黑羽骑的出现也使得一些朝臣人心惶惶,整日不安。
一些朝臣担心着会被纪纲桉牵连,毕竟纪纲还活着时,也免不了受他的淫威所迫,干了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
另一些朝臣则是在为自己心中的种种遐想,而瑟瑟颤抖着。
此次出行,乃是朱棣的临时起意,是以迁都北平为由,实则是为了避难。
——在诛杀纪纲之前,朱棣就在辽东设置亦马忽山卫,封女直野人头目锁奴兀为指挥使,哈散哈为指挥同知,木答兀等七人为指挥佥事。又分授千户、百户镇抚,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等。
——一开始朝臣们还不敢断言朱棣封锁奴兀意欲何为,但现下看到车马外黑羽骑后,那些机敏的朝臣们,便也明白了所有。
他们可以确定,朱棣这次是真的怕了,虽说应天府内作乱的纪纲死侍已被诛灭,但谁能保证那些亡命之徒不会死灰复燃呢?
纪纲被诛之前,禁军与锦衣卫调防,显然在朱棣眼中禁军已是不可靠的,他们宁愿驻守在城外的杏子林中,也不敢与纪纲一搏。
再说锦衣卫,虽被朱高炽第一时间收入麾下,但也只是应天府内明面上的一万锦衣卫,其他镇守在各地卫所中的锦衣卫全然不明态度。
所以,朱棣启用黑羽骑,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或许,朱棣早就有诛灭纪纲之意,调黑羽骑进入应天府也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久经朝堂,见过各种大阵仗的大臣们只要细细一想,就可以想出八月初朱棣封女直野人头目锁奴兀为指挥使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借助此事,暗自调回黑羽骑。
可,恰恰就是这些黑羽骑,才使得此次随行前往北平的大臣们感到恐慌不安。
因为车马外的黑羽骑,正是朵颜三卫。
要说这朵颜三卫的由来,就不得不从名将蓝玉说起。
当年,朱元章派出大将蓝玉,出兵蒙古,扫荡北元残余势力。
蓝玉不辱使命击败了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蒙古各部落开始分裂,最后形成了西边的瓦剌和东边的鞑靼。
其中,辽王阿札失里投降了明朝,朱元章在他原来的封地里设置了三个卫所,分别是福余卫,朵颜卫,泰宁卫,这三个卫统称为“兀良哈三卫”。
后来,朵颜卫发展的比较强大,也称呼为“朵颜三卫”,足足有8万之众。
大明江山稳固后,朱元章就把儿子们都赶出应天府,名义上是给他们封地,实际上就是帮助朱元章镇守国门。
而,十七子宁王朱权封于大宁,宁王也自然而然地接手了朵颜三卫的势力。
然,朵颜三卫却又只看重利益钱财,当年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想要反叛之前,也正是用重金收买了朵颜三卫,才不得不使宁王一同被迫参与到靖难之变中。
可以说,朱棣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夺下皇位,也全靠朵颜三卫为他打头阵。
这本是一件好事,也为朱棣奠定了皇权霸业。
但,朵颜三卫并不是一个让人省心得主,朱棣在首征漠北时,便就发现鞑靼的队伍中混杂有朵颜三卫的身影。
事后,朱棣虽怒斥了朵颜三卫头目为白眼狼,并给予了教训,但明眼人都知道“狗改不了吃屎”的恶习,朵颜三卫根本就不可靠。
——此次朱棣出行,居然让朵颜三卫来护卫,本是蒙古人的他们骁勇善战,蒙古铁骑更是无往不利,可是毕竟不是一群忠心的家伙啊…
——难道,朱棣身边没有可信之人了吗?
在大臣们看来,就算让禁军或是锦衣卫护送,也比朵颜三卫要可靠得多。
毕竟,禁军是皇帝的亲军,锦衣卫虽是纪纲一手壮大的,但纪纲已死,锦衣卫除了尽忠也别无他法了。
索性,这些大臣们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太子朱高炽的身上,他也终是率领一万锦衣卫的队伍追赶上了朱棣的车架。
朱高炽行过大礼,便立即登上了朱棣的车马,“父皇,黑羽骑虽无人能挡,却并不可靠,如若他们中途生变,恐威胁到父皇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