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蹲守 (第1/2页)
“那厮来过!”
“但是没有进入钟山寺,真是行事谨慎啊。”
“江湖传言那厮鲁莽野蛮,可见谣言不实。”
“他总是要来的,此地毗邻北阳府,偌大的‘神仙遗蜕’,没人会不心动。到时候,人神妖魔云集,他岂能坐视不理?”
“这就是阳谋啊。”
“那也要看是谁布置的阳谋,大国师仙缘丰沛,多的是这等至宝。”
无形迷阵的核心,便是江畔的钟山,山腰上的小庙,就叫钟山寺。
此刻,几个头皮发青的老僧,面目慈善,神色狠辣,各自盘着手中的戒刀、禅杖,盯着一只钵盂中的水纹。
“烈士气焰”只要牵引,就能使钵盂出现异象。
刚才一刹那,钵盂中出现了光亮,一个光点一闪而过,顿时引发了这些老僧的骚动。
“这‘神仙遗蜕’,我等也要抓紧搜寻,其中至宝若是不早早取走,待时辰一到,‘神仙遗蜕’的门户一旦关闭,就悔之不及。”
“明日‘西芒禅寺’的同道也会前来,听闻他们已经准备取走其中的一件宝物。”
“是何宝物?”
“一件古国的社稷神器,没想到这‘神仙遗蜕’中,竟然还有这种至宝,实在是匪夷所思。”
“早就说了,大国师仙缘丰沛,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底蕴,社稷神器对他来说,应该也不算什么。”
“话虽如此……可若是有古国的社稷神器,这乱世之中,必能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一方诸侯。”
“但那只是古国的社稷神器,若不能创造新的社稷神器,便不能改朝换代。新朝,就必然需要新的社稷神器。否则,如何生聚国运,又吸引神兽化为‘国运化身’?”
说到这里,有个老僧目光低垂,沉声道,“魏赤侠必须魂飞魄散。”
此言一出,大堂内一阵沉默,片刻之后,一众老僧都是纷纷点头。
“不错。”
“不错。”
“他现在已经威胁到全新社稷神器的炼制,必须彻底地消灭他。”
“只可惜‘东伯侯’‘南伯侯’,都不敢直接派兵北阳府,否则,定能毁了他的根基。”
“投鼠忌器啊,毁魏家湾容易,但是之后魏昊必然无所顾忌地展开报复,不论‘南伯侯’还是‘东伯侯’,谁敢去赌亡命死士的尽力一搏?而且,魏赤侠的实力,斩妖除魔不过是举手之劳,‘南芒剑宗’的护道人,地仙实力,还是被他彻底灭杀,连魂魄都没有留下。”
“……”
“……”
提起这个,众老僧顿时沉默了下来,地仙啊……他们想要凭本身修为,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可魏昊竟然直接彻底地消灭一个,这等战意、手段、决心,想想都觉得恐怖。
“话又说回来,他既然察觉到了‘神仙遗蜕’,竟然还能忍住诱惑,也着实了得。”
“听闻阴间鬼神,多尊其为王,看不上‘神仙遗蜕’也不是不可能。”
“冥器在阳世的作用不大,他又是不修法力之辈,更不可能看得上,应该还是谨小慎微的缘故。”
说话间,忽地一道宝光遁来,落地现出人形,竟是个身披金线红锦袈裟的年轻僧人。
此人手持黄金七宝禅杖,双目紧闭,单手施礼,眉心有一朵金炎闪烁,一开口,声若法螺大钟,却又并不刺耳。
“诸位前辈,听闻魏赤侠来过,晚辈前来相助。”
“来了,却又走了。他不曾在钟山停留片刻。”
“噢?”
年轻僧人有些疑惑,自始至终,他说话时都不曾睁眼,松开黄金七宝禅杖的瞬间,这禅杖立刻消失,转而是一只金钵,出现在了掌中。
口中念念有词,片刻,金钵中出现光芒,僧人一言不发,只是感受着光芒的变化,随着光芒没入眉心金炎,他才道:“魏赤侠并非是因钟山寺而来,而是另有去处。”
“可有算到去往何处?”
“之前询问地藏王国,闻地府十国判官,皆出使‘龙墓’;又闻地府多尊魏赤侠为共主,若所料不差,当是魏赤侠为首,前往‘龙墓’……”
说到这里,几个老僧也是掐指推算,他们陡然间也是愣道:“莫不是过路要去巢湖?!”
《诸世大罗》
“可恶!他必是孤身一人!”
“现在截他,不知还来不来得及。”
“不可能,只这光景,怕是已经去了江西。”
众老僧说完,年轻僧人依然手持金钵,然后道:“诸位前辈莫急,晚辈自有办法使他现身。”
而后,年轻僧人后退两步,身后陡然出现一道金光,身形没入金光之后,整个人也就彻底地消失。
“这‘西芒遁光’,竟然被他修炼到如此地步。”
“等等,他说自有办法,莫不是想要去北阳府?!”
“快去追回他,此事行不通!”
“老衲去追他!
”
有个老僧手持戒刀,站起来摸了摸青色头皮,脚一踏,地面直接震动,整个人宛若风雷,声势勐烈地朝外面飞去。
去北阳府用手段逼迫魏昊,若是有用,也不会这般难受。
这钟山寺中的老僧,身上功法气息全然不同,很显然就不是同出一脉,再加上头皮发青,很显然剃度也不久,如此聚集在一起,不过是因为利益而合。
对付魏昊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是只有自己被魏昊盯上,那就很有问题。
这光景,赶路的老僧大步流星,一步就是半里,追逐着佛门神韵遁光,疾驰而去。
而与此同时,长江水底的魏昊,也在疾驰,一路上,他发现水下精怪们的秩序,居然还不错,有不少古时被封神的精灵,也将本地特产运去巢湖交易。
很多洞府门口,都能看到巢湖的商队。
偶尔还能看到水下的车辇,避水而行,多由鲢鳙拖拉,专心赶路,也是事业有成。
越是靠近巢湖,这气象也就越好,看得魏昊十分高兴。
普通人看不透这份神韵,但他火眼金睛之下,看到的就是欣欣向荣,巢湖从死气沉沉,逐渐变得有了大湖大江的气势。
经年累月的沉淀,必然能名列天下名湖。
唯一的缺点,就是神韵虽广,却不够凝聚,这是缺少水君主持巢湖事宜的正常现象。
不过湖畔百姓因为经历太多,都很努力,于是人心愿力积累的香火,反而相当浓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