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玄黄炼先天,道心种魔经 (第2/2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间诡仙】【】
“若是能够趁着现在彻底摆脱这重桎梏,自然求之不得,”
余禄眼神越发闪亮起来,思路越发清晰,“当然未来也有可能是自己动用精进后的天地熔炉】的能力,将这些神性魔性悉数炼化,彻底抹去它们原来的痕迹也说不定。”
“但总归要提前有所防范。”
“而且不继承武道修为还有第二个好处,那就是从玉清身上抹去了自己的痕迹,不会露出马脚。”
“毕竟武道修士的个人风格都极为独特了,一旦动用自己的武道修为去战斗,像是狮象鲲鹏很容易就会被人认出来,玉清身就失去了原来的隐蔽性,会被认为是余禄的分身,而非另一个异军突起的新修士,也势必将会受到真空家乡、圣灵后裔、翡翠龙王等诸多敌人的牵连和针对。”
余禄坐在石肉肠壁旁边,认真的思索道。
关于怎么对待这具玉清身,他已经有所决断了。
必然不会是完全复刻出另一个余禄,这不过是又一个分身罢了,完全不能发挥出一气化三清这门无上仙术的奥妙,甚至还不如姬无神那个家伙的浊身好用。
也不能完全是一张白纸,需要保留一部分现有的能力,现在这个残酷的世道可没有时间任由一个凡人去成长……
余禄紧蹙眉头,思考着该如何既斩断玉清身和过去的所有联系,又能给他一个稳固的起点。
天魔转经轮在思考时自动开启,余禄的头脑中很快就灵光一现。
一卷曾遗失在岁月长河中的人族古经悄然浮上心头,瞬间解答了余禄的疑惑,让他所有的困扰都迎刃而解。
不是那卷传说中在玄商天朝时代就从天而降的天经——老龙雏凤阴阳金章,而是道心种魔经!
余禄想到这心头微颤,感到振奋不已。
是了,就是这卷人族古经!尽管道心种魔经只剩下目录和修炼法诀,不仅一应配套法门和修行禁忌都缺失,读起来晦涩难懂,就连消弭修行代价所需的灵物宝药都无人知晓,修炼起来更是十死无生!
但迄今为止,只有道心种魔经的力量是完完全全属于余禄自己的,其他的或多或少都深深打上其他大能的烙印和种子,莲花寺、豢龙仙僧、地藏王菩萨、大自在天、狮驼岭三大妖圣、须弥神鲲、仙秦祖龙和玄牝娘娘的青睐,还有最让余禄不安的那件事,他竟然莫名顶替了天界战神杨戬的名头还碰上了云花神女……
只有道心种魔经和一气化三清才能让余禄真正做到割舍和以往的这些联系,在未来大厦将倾、这些人收割前期投资的时候,给他留下一个活路。
就在这时,玉清气已经彻底将余禄所拥有的修为和能力都复刻完毕,这道清蒙缥缈的玉清气中此刻已经充满了象征着修为、功法、神通和仙术的大道符文,千古人龙道藏和四圣王位格、青童君位格则漂浮在体外,等待着余禄进行挑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间诡仙】【】
只要将这些大道符文注入到化身之中,就能瞬间生效,化做修为和术法。
余禄却没有急着施为,而是五体投地,闭上眼睛朝东方叩拜,虔诚而真挚的说道,“无量天尊,感谢三清道祖赐下的一线生机,小子感激不尽!”
在心中压抑已久的巨大隐忧终于在此刻有了消散的迹象,这都是拜这三位已经不知遁往何方的天尊道祖所赐啊!
余禄行完礼后,心中感慨万千,然后缓缓站起身,抬起右臂,用指尖轻轻触碰这道承载了另一个余禄的玉清气。
随着他的意念落下,玄黄母气倏然将这团蕴含着无数大道符文的玉清气给包裹住。
玉清气中复刻来的青狮吞天书等四大武道功法和相应的修为都被玄黄母气转化为纯粹的先天养料,还有天魔转经轮、天罡三十六变、龙生九子、食铁铸鼎法等根植于武道修为的一系列神通、秘法、武学也随着武道修为一起被吞噬。
关于武道的一切都被玄黄母气转化为了纯粹的先天养料,渐渐玉清气内只剩下象征着道心种魔经和第五境仙道修为的黑白色大道符文。
随后那些由第二境武道修为和种种强悍神通融化成的先天养料勐地涌入到那些黑白符文中,开始集中强化道心种魔经和仙道修为。
由于他只修行了道心种魔经的上卷,功法小成便已经上卷的极限,所以先天养料转而开始提升仙道修为。
万幸的是,余禄自打将道心种魔经提升到小成层次,并借此突破到第五境结成金丹之后,就再也没有主动提升过仙道修为。
而小成的道心种魔经所能容纳的极限修为则是第三境化神,所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否则这些由第二境乾元境的武道修为转化而成的珍贵养料就不得不忍痛舍弃了。
新的大道符文不断生成,余禄仿佛看到了一颗黑白参半的太极金丹正在天地元气的浇灌下迅速滋养壮大,在这个过程中,金丹与天地之力进行结合,逐渐在内部浓缩出一丝丝大道规则,然后神魂融入金丹之中,孕育出一道亦仙亦魔的奇异元婴,破金丹而出。
一枚枚代表着元婴境的大道符文在玉清气中如春风化雨般油然而生,并且还在飞速增加,不一会儿,那个稚嫩的元婴经历了风吹日晒、沧海桑田,逐渐成长,最后宛如行走于地上的降世神明,执掌天地之力。
此谓仙道第三境——化神。
修为到这一步已经提升到道心种魔经小成层次的极限,而先天养料还剩下不少,于是转而开始巩固暴涨的修为,将根基打的尽可能扎实一些,毕竟今时不同往日,道心种魔经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玉清身安身立命的根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