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未雨绸缪 (第2/2页)
朱由检说罢,径直离开了这座高楼,向着承运殿走去。
成德被他的话说的愣住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等他反应过来时,朱由检已经走远,而他连忙对朱由检的背景作揖回礼。
他清楚,朱由检是准备让朱慈燃体验体验被百官威逼的经历,让他清楚自己的新政能实施是因为他背后有人,而不是百官怕他。
如果他觉得是因为百官怕他这位监国,那一旦朱由检不在,朱慈燃再这么做的时候,他只会体验什么叫做挫败。
朱由检想让朱慈燃提前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权力和威严来自哪里。
不然,继续让他这样弄下去,等朱由检走了,他很快就会被燕山派官员反噬。
朱由检不可能带走全部燕山派官员,毕竟他们的数量多达数十万,并且其中大半都是明军、地方衙门的骨干。
面对他们,便是朱由检在有些时候,也会感觉十分无力。
“总算到了……”
在朱由检为朱慈燃成长做出安排的时候,在朱慈燃安排下前往鄯善县就任的孙可望他们也在历经二十八天的徒步跋涉后成功抵达鄯善县。
其实他们还没有抵达县城,但他们已经看到了前方的大片绿洲和草原。
鄯善县,作为曾经秦汉时期楼兰国的国地,这里曾经也是水草丰茂的地方。
即便到了宋代,当地还有数万人在此居住。
不过随着宋末元初开始的低温期,加上蒙古帝国西征的屠杀,整个西域为之一空,很快被回回人霸占。
到了元末,鄯善县赖以生存的且末河和鄯善河迅流骤减,居住在此地的百姓也开始变少。
并且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沙漠化越来越严重,这里的百姓数量到了明末便只剩下数千人了。
到最后,这数千人也被林丹汗迁移离去,这块地方彻底被大明接管。
作为中原通往中亚,西域通往中原的第二条战略通道,鄯善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
整个鄯善县境内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东天山的北山部分,东南部和南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地。
依托着且末河和从昆仑山流下的大小十四条河流,鄯善县才能再沙漠化严重的这个时代保存下来。
此刻的孙可望他们一行人风尘仆仆,历经二十八天的赶路,所有人都黑了不少,吃了一肚子风沙。
一些百姓越走越绝望,有的人提出要去其它地方,还有的人甚至有人半夜带着水和粮食逃跑。
总之,当孙可望带人抵达眼前绿洲的时候,当初的八百多人只剩下了五百七十二人,其中还有二十人是护卫他们的士卒和向导。
好在这片绿洲的出现让这些天受苦的百姓都松懈了下来,他们许多人都差点以为自己要在西北吃一辈子黄沙,甚至觉得自己被朝廷骗了。
“这片绿洲还不是鄯善城,鄯善城还在前面一百里,前面有一片更大的绿洲,那里才是。”
“这里是以前蒙古人的牧场,能养数千匹马。”
和硕特的向导对着孙可望和四周的百姓说着,这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眼下的这片绿洲,平整且不说,面积最少也有数万亩,大部分都可以开垦为耕地,比他们这群生活在山西太原府、大同府百姓所见到的耕地好太多了。
如果鄯善县比这里还好,那他们这次算是来对了。
想到这里,不少百姓有开始庆幸他们没有逃跑,浑然没想过自己昨晚还在后悔没早跑的想法。
“今天现在这里扎营,明天我们继续前往鄯善县。”
孙可望对众人宣布了自己的安排,同时带人点火烧水,将许多空空如也的木桶灌满凉了的开水。
他们在这里扎营休息了一夜,除了需要小心一些野生动物,倒也不用害怕马匪和土寇。
西域虽然大,但适合生活的地方都是沿着河道的一些平原和山丘。
早明军数万骑兵的奔袭下,整个西域的马匪土寇早就为之一空。
至于那些所谓的勐兽,面对二十名骑兵手上的击发枪,除非出现群狼,不然整个西域都没有能威胁到他们的生物。
这一夜,闻着绿草的清香,孙可望和百姓们睡得无比香甜。
到了第二天天亮,许多人还舍不得走,想赖在这里开垦田地。
好在孙可望劝解有用,他们一行人再度踏上了前往鄯善县的道路。
如此又走了两天,虽然期间没有了绿洲,但是也没有之前那么荒凉了。
直到第三天,他们再度看见了绿洲和草原,并且是一大片的绿洲和草原。
在向导的解释下,他们这才知道,他们距离鄯善县已经不足二十里。
所有人都迈着步伐开始加快速度,过了两三个时辰,孙可望听到了拖拉机工作的声音。
压着心中的激动,他往前走了一里,随后便看到了远处出现的一亩亩田地,以及在田地里工作,身着鸳鸯战袄的明军士卒。
几十名士卒使用着十几台拖拉机在开垦田地,而当他们见到孙可望等人的到来时,所有人纷纷高兴的把手里的农具放下,关停了拖拉机。
孙可望和百姓的到来,也代表了他们可以中止军屯的工作了。
不久后,一名骑着马的总旗官带人前来,总旗官带人引路,路上十分热情的和孙可望介绍着鄯善县的情况。
鄯善县的县城是经过明军用夯土修补过的,城池并不算大,周长不过三里,顶多生活万余百姓。
城池没有那么干旱,城池四周有树林有草地,就是每年有些季节会刮沙尘暴。
除此之外,当地的土地和山西也没有什么不同,若是想用水少些,可以种植小麦、若是觉得吃不惯,可以种植水稻,但用水有些多。
】
孙可望和总旗官进城看了看,城内满满的回回风格建筑,这让孙可望有些不喜。
“这些房屋不太行,等轮台县的水泥厂开办了,届时可以运送水泥重新建造房屋。”
总旗官笑着开口,随后又道:
“既然你们来了,那我们也就不再久留了,明日便返回于阗去了。”
“城中府库里还有粮食一千二百石,都是去年军屯收获了吃剩下的。”
“这里不错,每亩地产一石小麦不成问题。”
总旗官一遍遍的讲解着,孙可望听后也回礼道:
“既然如此,那孙某就不久留了,事情太多,等孙某前往于阗府述职之时再请兄台喝酒。”
“好说好说……”总旗官笑着回应,但明显不把孙可望的这话当真的。
在他看来,鄯善县是不错,但人口太少了,孙可望估计也只能吃俸禄度日,没什么闲钱请吃饭。
须知眼下安西的物价可是很贵的,即便是正七品知县,也不敢说顿顿有肉吃。
除非孙可望能让鄯善县恢复生产的同时,带领百姓开垦更多田地。
“走了!”总旗官打了一声招呼,随后便带着自己的兄弟走了。
在他们离去后,站在街道上的百姓都看向了孙可望。
孙可望打开总旗官留给自己的城池地图,随后说道:
“孙集,你带百姓们去县里,以前蒙古人的千户所附近居住,以后千户所就是鄯善县的县衙了。”
“大伙好好休息一天,明天我给大家派发粮食和拖拉机,大家一起干活,早点过上四川、云南百姓那种天天吃肉的生活!”
“诶——”
听着孙可望的话,所有百姓都满意的应了一声。
这一路上以来,他们没少听孙可望说当年太子南游,在沿途的所见所闻。
虽然孙可望没去,但他觉得朱慈燃不像是说大话的人。
眼下的四川、云南等地百姓,恐怕过的不输江南。
既然这些地方都可以通过移民发田来过上好日子,那没有道理鄯善县不能。
孙可望让人去安置百姓,自己走向了曾经叶尔羌汗国若羌城千户衙门。
那满满的蒙古风,回回风建筑让孙可望在走进大门的时候,似乎就因为心理作用而觉得这个地方不干净。
等到他看到院子里居然是一块扎蒙古包的空地时,他反而笑了出来。
“搬了好,也不用我费力气拆了……”
说着,孙可望和一个随从将他们从敦煌让人制作的一块木匾挂上了千户所门口。
那土质的围墙,破破烂烂的木门,空荡荡的院内空地,还有似乎一阵风就能吹掉下来的木匾。
这一幕任谁看,都觉得更像是废墟。
只是在孙可望的眼里,这就是他走向大明政治中心的第一个台阶。
他只要在这里能做出功绩,那即便是满朝文武也都无法攻劾他。
他要做的不是拍须熘马上位的官员,他要那真功实绩来堵上京城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虫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