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古剑落锈,青山易老 (第1/2页)
在凤溪国调查赵芸娘的下葬之谜。
并不是一件易事。
开国初期到如今的孝昌五年,近二百年的时间过去,仅是徐氏帝王,就换了八个,社稷神器由开明帝徐璋传到了如今孝昌帝的手上.....。
关于开国时期的秘事,徐氏皇族不见得有几个人能知道。
毕竟这种事传下来,于后代,也并没什么好处可言。
没必要去了解。
牵涉的凡人如此之多,又是他的后代.....,挨个用搜魂术,绝对是一个笨方法。
故此,他很快就敲定了主意,借给周王相面这一件事,妖言惑众,迫使凤溪国权贵去查明当年的真相。
同时也可借此择选出徐氏皇族中真正的英才。
近万人的皇族,他也难在飞羽仙宫的眼皮底子下,一一带走,只能带走一部分。
「什么?」
「太祖和其妻孝章皇后是衣冠冢?奉陵是衣冠冢?这怎么可能.....」
听到这些话后,周王脸色微变,有点不敢置信。
奉陵为开国太祖的帝陵,每年都要受皇帝和百官朝拜。
而他们朝拜这么多年的奉陵....里面竟然没有太祖和赵太后的尸骨,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不可能.....」
「此等大事,国史必有记载。孤从小纵览百书,从未见过有哪一本史书提及到了这一点....」
周王镇定下来,摇头道。
不知史,难知列国兴替。
朝廷以忠孝治国,他作为皇子皇孙,前往太庙拜谒历代帝王先祖时,更不能糊涂每一任帝王的功绩,不知其任上所为。
关于开国太祖的历史,更是他作为后代子孙,必须要熟记于心的。
此刻,他翻阅脑海中的记忆,并未找到一条奉陵是「衣冠冢」的逸闻.....。
「国运衰落是真是假?」
「殿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何必自欺欺人。奉陵是衣冠冢之事,倘若....天下人早已知晓,岂能轮到贫道今日来到王府妖言惑众?」
见周王狐疑的目光望来,徐行不慌不忙,他神态自若,对周王回以正视,清了清嗓子后,微微一笑,回复道。
有噩梦的经历,还有广文帝的早死,孝昌帝的多病,徐行不怕周王不信他的说辞。
权贵没有一个不怕死的。
求医问药不行后,鬼神一道的「蛊惑之言」,他们心中即使不信,也会选择去试一试。
「孤去皇宫,问问太后,还有宗正.....」
如徐行所料一样,涉及到自己的性命安危,周王连一点大意都不敢有,给徐行几句口头封赏之后,便面色稍有惶急的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李太后执掌广文、孝昌二帝的朝政十数年,是如今朝廷最有权势之人。
也是他的生母。
这等皇家秘闻,找李太后他这个生母最适合。
其次,宗人府的宗正,掌管皇族事务,若有此秘闻,宗正那里或许留有秘档。
「些许嘉奖就不必了,区区金银俗物,贫道并不在意。」
「今日前来,是因贫道早年修道,得过皇家相助.....」
徐行对周王拱了拱手,说道。
话毕,他一甩袖袍,化作一缕青烟,转瞬间,便从屋内来到了庭院石亭附近,在石桌上自煮香茗,神态随和。
有若世外高人。
见此情景,周王心中的任何怀疑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他吩咐官家伺候徐行,然后匆忙洗漱穿戴,
坐着马车赶往神京皇宫,一刻也不敢怠慢。
.......
孝昌五年,秋。
紫薇殿,偏殿。
半老徐娘的李太后刚刚喝完一盅下火的梨子粥,便见自己的小儿子如火烧屁股一样,火急火燎的来到了殿中,给她请安。
「瑜儿,怎么了?」
「是哪个王公惹你了,让为娘帮你做主?还是府上的开支少了,朝廷克扣了?」
李太后抬袖,挥手让身边的宫女退下,只留下了几个心腹在她身旁伺候。
待宫女退出偏殿后,她身上的威严尽数收敛一空,看着膝下幼子,笑道。天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不过相比较前面两个皇子,她最疼爱的,当属幼子周王。
「母后,儿臣进来入睡屡做噩梦,前几日听闻神京有一相士,相面极准,于是将其请入府中.....」
「这相士相完了儿臣的面后,说先帝之所以早夭,还有皇兄.....」
周王施礼后起身,就坐在了一旁的侧座,他略一犹豫后,就将徐行刚才对他的所言,一五一十的全部说了出来。
先帝广文帝,是李太后的长子,也是他的皇兄之一。
不过为了便于区分,他称呼广文帝,一般称呼为先帝。
「竟有此事?」
李太后凤眸微缩,她沉吟稍许,说道:「瑜儿你既然说这相士手段不凡,能御空而行、一指断金,那么想来,也不是什么招摇撞骗之人....」
世间有仙,这可不是什么朝野之间的流言,而是真事。
皇族就有天德帝曾传下来的修仙界常识和几部修仙功法。
后面的开明帝,亦为了求仙访道,屡次派术士前往南海,寻找传说中的仙宫。
只不过因为仙凡分隔,才致使凡人不知世间有仙,只以为那是神话传说......
自从她垂帘听政,掌握中枢大权后,这些秘闻,就渐渐被她从宗正那里得知了。
「传闻天德帝乃是降世仙人,所以得了天命,推翻前朝暴政....,时年关西道大旱数载,太祖登坛祈雨,敕令之下,雨神不敢不从,降下雨水,缓解灾情.....」
李太后搜检记忆,迟疑了一小会后,对周王说出了一些不存于史料的皇族秘事。
说到这里,她摇了摇头,「太祖乃是仙神,自不可能留下真尸在奉陵,只不过.....孝章皇后下葬,也是衣冠冢.....,.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孝章皇后赵芸娘,是汉统第一个垂帘听政的贤后,得到了朝野百官的一致赞誉,她这个李太后......自然要仿照先贤,将孝章皇后的一言一行奉为圭臬,以此确保「得位」名正言顺。
(凤溪国国号为汉。)
因而,她对孝章皇后的事迹,也可谓了如指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