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央集权,古神底蕴 (第1/2页)
汾铁郡境内山地丘陵居多,而流经的梁河支脉接连干涸,是以本就人烟不丰。
加上祥兴末年以来的天灾、战乱,人口损失外流严重,现在六县之地只有五十余万的户籍人口,远远够不上郡级规制。
人力不足,又失去大旭工部的技术支持,新矿难开,只能勉力维持旧矿运转,不及巅峰时的两成产出。
当初赵启嫁女,大方送上两座矿山,纯粹是难以开发利用,顺水人情。
汾铁郡在梁国乃至梁州的地位,就如边城郡在定州的地位,标签只有贫穷落后。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郡、穷郡,在周柏驻跸,大夏朝廷接手管辖后,立时发生了重大转变。
无论是生存还是生活,都得到了基本保障,和定州本土没法比,可与相邻的梁州郡县却是有了大不同。
先是大夏道录司联手武院派出大量道官及武者,对汾铁郡各处厄鬼出没之地,进行地毯式扫荡。
紧接着招安剿灭各地盗匪,一月之内未下山登记者,一体剿杀。
最根本的人身安全上,汾铁百姓不用再过多担心,哪怕在乡野他们也能时不时看到巡逻游骑。
武威既立,之后布设乡署、建立流民收容点、发放青苗、鼓励通商等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都非常迅速。
大夏数载休养生息之积累究竟有多丰厚,在汾铁郡就得到了验证,储备人才和储备资源,那都是有做好覆盖一州体系的准备。
粮食不用说,岁岁大丰的仓储,就算梁州全境饥荒,短时间也无需忧虑。
而储备官员,举人、秀才一级或许不够,但童生一定是够的。
在大夏启蒙扫盲体系稳步推进的今天,小学书院成绩优异者,考中童生不成问题。
仅仅同治六年,记录在预备士籍名册上的新增童生,就有一千五百三十六人。
童生者再参加大夏公务科试,完成基层实际事务治理的选拔,即可充任村官乃至乡署吏员。
这些童生吏员不需像紫袍宰执主导国家大策,也不用如同一地主官承上启下,他们只需要执行朝廷政令。
能让一乡一村的百姓,知晓理解朝廷政令并且服从,就算是尽职尽责。
大夏皇权下乡的基本路线,不知不觉间,已然能复制推广。
中央集权至此,对地方的控制力达到巅峰,纵论天下诸侯,也没几个可以与周柏的人主权力相比。
有时周柏体察自身聚拢的人道气运,都只觉磅礴浩荡,大炎皇帝的假格含金量还比不上他现在的公爵位格。
异位面的大炎王朝和大旭一样,最基层就是县域,再向下,就只能由三老、豪强配合治理。
只是天元大陆人道发展历经百朝千朝,莫非就没有一个雄主,打破过大族豪强在地方上的特殊地位?
答案肯定不是。
后代守成之君不说,开国太祖多是跃马弯弓亲取天下,手握重塑一切的至强武力,建立一个皇权下乡的体制并不是难事。
甚至说,有的太祖皇帝才智超群,所构建的中央集权体制比大夏更完善。
而之所以皇权难以下乡,只有两个原因。
一是历朝历代都奉行愚民之策,知识传播控制在士绅家族手中。
民智不开,长治久安,乃是深刻的历史经验,中古以后很少会有帝王违背这一条铁律。
第二就是气运有限,一个受天庭监督统辖的三百年王朝,各方面发展深受局限,气运自然也不会有多少富余。
这种情况下,又哪有气运供给皇权下乡的完整体制,如周夏这般设立乡署村官,光是人员编制需要的气运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周柏敢为天下先,就是大夏不断增长的人道生产力,所带来的充足气运。
光是一个从最开始布局,到现在收获成效的“消除饥饿”之谋划,就产生了堪称海量的气运。
定州大地上的无垠良田,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根基白气,供养着外人认为的“臃肿”体制。
另外那一座座由天工院投资,工业化、灵能科技应用的生产作坊,更是在引领大夏发展的齿轮越转越快。
……
六月底,梁河支脉定梁河边,周柏亲自到场视察疏通工程。
干涸的河道中,上万名河工格外忙碌,他们在清挖淤泥,尽量扩宽河道。
大夏道录司录名道官日益增多,已经远超曾经的定州总督府,但相较于大夏需求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河道疏通工程量太大,道官们的法力需要用在关键地方,就如上游和下游的河口堵塞。
远处时不时传来的大地震动,就是土灵根道官们开河所为。
因为大夏在基建工程、行军开路、种田养殖等方面对超凡力量借重最多,如今定州各宗门、散修中未入道的道徒,反而最希望在筑基时觉醒“普通”的水、土两行灵根。
什么雷风冰异灵根,什么金火主攻灵根,都不如水土来的实在。
没办法,道官编制也卷啊,水土灵根就算你天资不高,朝廷照样养着你,修修路种种田也有气运及灵石丹药资源分配,有望上境。
可要是其它灵根,各方面没有突出天赋,那就不用想直接获得编制。
宗门弟子还好说,有个获取资源的渠道,即使大部分任务也与朝廷公务相关。
而大部分散修要想道途有望,就只能被朝廷收编,拥有道官编制起码二境三境都是有路可循。
如今普通散修的正道,或是加入道士团一线作战,或是从天涯阁接取任务,这样才能积累贡献转正。
“嘿呦,兄弟们加把力,中午有羊肉汤!”
“艰险之地道官大人们都帮我们趟过了,我们进度再慢点,对得起朝廷?!”
“嘿呦,老子干完这次活,就能买一颗气血丹给崽子……”
伴随着一担担淤泥挖出,周柏一行面前的河道,肉眼可见的变宽畅通。
“君上,根据工程进度推算,最迟再有一个月,定梁河就能完全复通。”如今已是工部右侍郎的史长行恭敬禀道。
“这些都好说,人力可以为之,关键还是水源。”周柏双眼微眯,向着定梁河下游方向望去。
灵目视野中,一位举止优雅,透露着古老尊贵气息的神灵坐镇下游彼端,引来无比丰沛的水汽聚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